寵物親子臉 阿密特 大炳 長灘島 嘟嘴 

《觀念物理》與我
底下是大約三年前?《觀念物理》第六冊所寫的序。正好又需要寫篇小文章,把它翻出看一看,順便貼在這裡,就當成是自己的備份,以後也比就容易找到。
就我而言,學劍道跟學物理的感覺是很像的 ... ...
劍道用的頭巾有句話:「文武兩道」,量子物理則是有個「波粒二重性」。有趣吧?
此外,我和它們都是在高中時結的緣,而且都有「困而知之」的經驗!
《觀念物理》與我
會知道《觀念物理》
這本書,是我來到紐西蘭的懷卡托大學,開始攻讀科學教育博士學位以後,在和指導教授討論,如何幫助這裡的小學職前教師,學會一些基本的物理觀念,以有助於他們將來的教學時,他開宗明義告訴我:這些職前教師,絕大部分都沒有理工背景,所以不要用數學來教物理,而要從觀念出發。
對於像我這麼一個從小考到大、把教科書當「聖經」的人來說,面對紐西蘭這種沒有聯考、沒有教科書,在中學便能自由選課的學生,要設計出吸引學生的實驗教學,實在是有點困難。這麼說吧,如果把聯考這個理由拿掉,我們還有什麼好理由可以用來要求學生,乖乖坐在教室裡,演算那些艱深、無聊的物理習題呢?何況這些職前教師,又有一大半都是30歲左右的「大人」。
經過在台灣這麼些年「學物理」與「教物理」的過程,我除了自己練就了一手數學解題功夫之外,身為老師,在「社會壓力」之下,我也下過工夫鑽研,如何採用最有效率的辦法,幫助學生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可是,這種種的努力,在我決定想在物理教育中更上層樓時,彷彿卻像是走錯了方向。
在「不要用數學來教物理」的前提下,我開始去思考什麼叫做「學習」?「觀念」是什麼東西?「理解」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要教學生理化(科學)或物理?我們到底又想教給他們物理裡的什麼東西?我就是面對這樣的條件,在準備研究工作中的「實驗教學」時,先知道素來強調「物理觀念應先於數學」的作者,然後才發現了《觀念物理》

我的物理之旅
「從觀念出發來教物理」,對很多人來說,也許不是新鮮事,但是對我來說,「教物理,不使用數學」卻是有點困難的事。我想,從我自己為何會選擇物理系的故事出發,也許比較容易說得清楚些。
印象中,在高中上物理課時,最常出現的感覺就是「不懂」!雖然老師也常強調,學物理要以觀念為主,但是,整堂的物理課下來,卻常常還是滿黑板的數學計算。而我也在老師開講的幾分鐘之內,便進入「鴨子聽雷」的狀態。
我想,我的高中數學程度,應該和大多數同學一樣,算是中等程度:基本問題大都可以應付,難題則不太一定。可是,我硬是無法理解物理課堂上的數學計算。
辛辛苦苦讀完高三物理,感覺幾乎是完全不懂。臨畢業前,學校安排了吳靜吉博士來學校演講,算是鼓勵一下飽受聯考煎熬的我們。在他的演講當中,他邀請幾位自願的同學上台,說說自己的志願。當時,我很勇敢的上台,透過麥克風,向師長與所有的高三同學說:我將來想當高中物理老師,因為我現在完全聽不懂物理課,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幫助和我一樣學不懂物理的人。
我想先澄清一件事:我之所以覺得物理難學,不是因為我的物理老師們「有什麼不好」,而是「學科本身」所帶給我的挫折感。在我從事物理教育研究之後,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刻的體會,也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曾為物理所苦的,絕對不是只有我一人,而希望能改進物理教育的人,更是不知凡幾。
完全在意料之中,物理是我大學聯考中,成績最低的一科。我當時的想法是:到大學裡,去弄懂高中時沒學會的物理。到了東海大學物理系,和別人不同,由於我的基礎稍差,我完全無法享受那種「由你玩四年」的大學生活。雖然自問還算用功,但成績一直平平。一直到大三、大四之後,漸漸才覺得自己有點開竅,也對「數學是物理的語言」這句話,比較有體會:我把數學當成「第三外國語」,時時不忘要把書中的數學式「翻譯」成我能理解的口語,在解題(考試或寫作業)時,又盡力把自己腦中的想法翻譯成數學式寫出來。這中間的過程,就像我們學英文那樣,從結結巴巴到逐漸流利一樣,真的也只能用「熟能生巧」來形容了。
大學畢業之後,沒有立即考上研究所,而是先到國中任教了一年。憑著對教學的直覺與熱情,我收穫很大,除了「教」之外,自己也「學」了不少。
從交通大學碩士班畢業之後,又回到中學的教學崗位,同時,也考到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分班去進修。在這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逐漸瞭解到,除了物理本身的「難處」吸引我之外,我更好奇的是,為什麼我(以及我的很多學生)會覺得物理這麼「難懂」!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教而後知不足」吧!
我的紐西蘭之旅
機緣湊巧,我來到了紐西蘭,在語言學校學英文的日子裡,我也在思考,人生的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我最後選擇了科學教育,這個轉行旅程的第一站,就是懷卡托大學的科學與科技教育研究中心。
紐西蘭的教育制度跟台灣不同,他們雖有全國會考,但沒有聯考,大學採申請入學,但學生的會考成績須達到某個最低標準。簡單來說,是採「入學從寬,畢業從嚴」的方式。大學科系沒有類似台灣或美國的那種排名,也沒有全國統一的教科書。老師上課的教材依據,就是一本手冊,內容把13年(按年紀分)的中小學教育,分成8個等級(按學力分),裡面摘要出來,有哪些的題材必須涵蓋在哪一「級」裡教授,然後,教師必須自組教材。由於他們不是把13年分成13個等級,也就是說,在某個國一(第7年)的班級裡,可能會同時有學力在第3、4或5級(小四到高一)的學生,之所以「無法」使用教科書的原因,就是因為要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能力與興趣),以及因才施教。
對我這個從小到大,一路有「聯考」這座燈塔在指引方向,也有「聖經」教科書相伴的人來說,面對紐西蘭這種自由開放、完全不同的教學取向,在幫職前教師設計物理課程時,感覺實在有點迷惑。
這幾年,除了因為研究工作,與教育學院中的小學職前教師(非物理主修)有較深的接觸之外,我也在物理系擔任助教的工作,協助物理系和電子工程學系的同學,學習基礎的物理學。這些經驗除了再次印證,不論中外,物理都是大多數人頭疼的科目之一,也引發了我再次思考我們該如何學物理與教物理的問題。答案也不是把同學全部帶到物理實驗室,就可以解決的。
我無意在此提供一個完整的答案,也無意在此分析比較台灣或紐西蘭的教育現況,或為台灣的物理教育作出建言。我只想從一個基層老師的立場,跟大家(尤其是在學的同學)分享我的學習歷程,包括我自己學物理、教物理,以及學習教物理的一些經驗與想法。
我想從「到底這是寫給國中生還是高中生看的書?」開始談起。
思考是沒有界線的
相信大家知道,《觀念物理》這本書的英文版,是由一位優秀的高中物理老師,為「美國高中生」所寫的教科書。然而,由於台灣與美國在課程設計上的差異,以我個人在中學服務的經驗,我覺得它的內容也很適合台灣願意多用功、或程度稍好的國中同學閱讀。這是我當初之所以推薦這套《觀念物理》的主因。
當然,我同意,國中同學讀起這套書來,會稍稍感到吃力些,但這應該是「動腦」的樂趣,而非負擔。不過,若有老師或家長願意幫忙引導,那麼這套書的價值,就會遠超過一般著重在計算題的「自修」或「參考書」了。
我們常聽到,國外的中小學學生若要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常常需要利用課餘時間,到圖書館查資料、寫報告,而比較不像我們,大多數的作業只是完成參考書裡的習題,或是寫寫測驗卷而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相信絕對不是外國人比我們聰明的關係!
關鍵之一在「語言障礙」。英語世界的學生,到圖書館去查資料,遇到的困難會比我們的學生少。因為,總體說來,英文的出書量較多,幾乎各種程度的讀者,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書籍。即使是小學生,只要他或她有興趣,也有意願付出時間和努力,都可以從較簡單的書籍開始,逐漸研究到比較深入的書籍。
試想,某位國中同學對某個物理問題感興趣,在課本與參考書之外,還想進一步追求點什麼,結果,查到的資料竟是一本英文書。怎麼辦?先花個幾年時間,把英文讀好之後,再來學物理嗎?當然不是!目前國內許多有心的出版社,致力於翻譯書籍的出版,用意之一便是要降低讀者在語言上的障礙,以及豐富中文世界的文化資產。
以國內的國中同學為例,除了理化課本與坊間參考書之外,實在少有既與課本題材相近(不過分深奧),又與日常生活相關,足以提供師生「討論、對話」的課外書籍。在除去語言障礙之後,我希望,對大部分的同學來說,《觀念物理》不只是一套幫助考試用的「參考書」,而是一套可以刺激思考、引發討論的「課外書」。就這個觀點來說,國中與高中的界線,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不是嗎?
反過來說,對台灣的高中同學而言,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這套書似乎「太簡單」了,為什麼?因為到處是漫畫,又看不到數學公式,不講計算題,更沒有聯考題。結果,同學反倒輕忽了能從《觀念物理》進一步理解某些觀念的機會。事實上,《觀念物理》所討論到的觀念,有些已經超出台灣的高中教材,第Ⅱ冊後半的狹義相對論,或第Ⅴ冊的核物理都是例子。然而這些「高深」的物理,在觀念上不僅不難理解,而且非常有趣,也與生活息息相關。
教科書有教科書的限制,它所能提供的,只是骨架般的知識,其中的血肉,還需要老師的補充與引導,以及同學自己的思考。教科書所設定的讀者,一般是程度中等的學生,加上授課時數的限制,所以,有國中、高中的分別,有些觀念在某個年級必須先省略不講等等。然而,這樣的省略,有時反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或阻礙了學習的樂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有課外書的原因!
此外,雖然台灣「僵化的教育制度」必須改變,「考試文化」罪大惡極……云云,但是,回想哥白尼當初發現原來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時,整體社會文化對他的迫害,可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不過,「眾人皆醉」的社會,影響不了、也限制不了他的思考。我想,哥白尼故事的重要啟示之一是:只要你願意,沒有任何人,可以限制我們自由而獨立的思考。
寫這些,不是想推銷《觀念物理》這套書,而是希望能釐清一些對(物理)學習的觀念:思考和學習,都是沒有邊界的;學物理更是不一定非用到高深的數學不可。不論你是國中或高中同學,《觀念物理》這套書都有很高的可讀性,也許對學校的考試而言,不是那麼「直接」有幫助,但是,就學習或思考的樂趣而言,絕對不是考試分數可以提供的。
拋磚引玉
在「天下文化」林榮崧先生向我邀稿,希望撰寫《觀念物理》的習題解答之前,我曾在網路上回覆過讀者以下的文字:
這套書原本沒有「習題解答」的設計,理由很簡單,因為可能不是那麼需要。基本上,幾乎書中的每一道問題,都可以從課文中找到「思考線索」。此外,我相信,沒有任何一位理化或物理老師,會拒絕和同學討論書中的問題。如果是已經離開學校的讀者,身邊實在找不到任何人可以討論,那麼,利用天下文化的網路留言版,或是其他的網路社群,應該會有很多人都會願意和你分享他們的思考。
很多物理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在尋找的,只是一個「好」的答案,而不是一個「對」的答案。
我也想建議讀者,打開筆記本,寫下你自己的「習題解答」!(不必害怕對與錯。)儘量詳細寫下「你自己」的想法,為自己思考與學習過程,留下紀錄,那將會是你一生的寶藏!
雖然我答應了,也寫了這本習題解答,不過,我的想法還是沒變,我希望這本習題解答,是《觀念物理》的一個延伸,是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就像我在《觀念物理》的導讀所寫的,希望這套書,能引起大家的對話與討論;我是以討論的心態,來寫這些解答的:我說出我的想法,也知道你一定有你的想法,但是,千萬別讓我的想法(磚),阻礙了你的想法(玉)!撰寫說明
由於每位同學的需求不同,而且還有國中與高中的程度差異,所以,在解答的過程中,我儘量顧及不同程度同學的需求。但為求正文的精簡,有些內容則是採用「小方塊」、「觀念引介」、「深入演練」的注解方式來表達,以免讓正文顯得冗長,或是讓部分同學仍然無法理解。
我認為原書「借題複習」的部分,應該不必再寫解答,只要按照原書標示的章節,都可以找到答案的。而且,「借題複習」的目的是「複習」,同學應該盡量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遍。所以,我解題的重心就放在「想清楚,說明白」、「沙盤推演」與「實戰演練」上。
在格式上,說明的文字,為了閱讀上的方便,單位儘量用中文表示,但在數學式中,則以標準英文字母(沒有斜體)表示;物理量或函數則用斜體字母表示。在計算過程中,為了避免誤解,我把每個物理量都加上單位。範例如下:
式中的d表示下落距離,t 表示經歷時間,物體的初速率是 5 公尺/秒,加速度是負 10公尺/秒2。下落0.5 秒之後,總共下落的距離是 1.25 公尺。
(本文為作者序,蔡坤憲為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所碩士)
轉貼自: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preface.asp?bookno=WS060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5 Sat 2010 10:47
  • 毅力

全面啟動 小布 李春姬 iphone4 瓊斯盃 

毅力
證嚴上人說:
生命中的關卡,必須用毅力走過,唯有心理健康,才能克服種種困難。
The Way of the Samurai 裡有兩句話:
- Allow your heart to remain at ease, and destiny will lead the way to accord with others.
- Only out of honor do you earn the right to be known as samurai.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足賽 美腿 ECFA 哺乳 睡姿 

油然而生的敬意
分享與高橋老師的一面之緣,無沾光之意。
2002年,高橋老師來紐西蘭,訪問奧克蘭劍道館,並幫忙訓練紐西蘭的國家代表隊。期間,他的一席話,讓我印象深刻:談話中,他先描述他在中學、大學時期的辛苦訓練情形,然後,他提到在某一場比賽中,他和某位選手,打到「延長」好幾次。那時候,他忽然體會到,自己練得這麼多、這麼辛苦,卻無法「打下」眼前這位對手。為什麼?想必眼前這位對手也是有著相當份量的練習。尊敬之情,油然而生。並且,告訴自己要更盡力地比賽,盡力的原因,已不在於結果的勝負,而在於對對手的敬意。
另外是一個劍技上的分享:
在他教導劍技的過程中,教到手部打擊,在基本的招式都教完之後,可能一時技癢,他說到:「底下這招其實是不應該教的,因為它不是基本動作。」然後,他表演了他的一個打手部的「祕技」:打擊瞬間,左手拳頭,稍離中心線,竹劍也與中心線稍有偏離,但兩?與身體所形成的三角形,仍然非常完美,而且在打擊完成的瞬間,立即回復到正常的手部殘心表示方式。
看完他的「表演」,心中感慨甚深。回想起民國 75 年的暑假,到嘉義大林參加首屆的大專生集訓
時,已故的邱正雄老師,就表演過「非常類似」的打法(由於我當時的劍道程度有限,加上年代久遠,我不敢說「相同」)。有趣的是,邱老師當時也說這是不應該教的,也要我們那群小夥子先不要練這招,只要「看看就好」!還有,幾年前,還在台灣時,就聽過徐教練
講解過這個招式的原理。當時,高橋老師的「表演」,除了讓我更了解徐教練所講解的道理之外,也驚覺時光飛逝,馬齒徒長。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5 Sat 2010 10:46
  • 自得

辣媽 南灣湖 上海 偽娘 首爾 

自得
看到底下這篇和先前〈道館應重源流〉相呼應的文章,引發我一些想法。 我對這篇文章的結論很贊同,盲目追所謂的「名師」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都是很可惜的,這也不只是劍道人才有的毛病;劍道本是人生百態,所以也不足為奇。不過,文章中提到的「傳統中國思想」的師生關係,我想,我會從韓愈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來考慮,特別是對「老師」的貢獻。我同意師生之間是份緣分,特別是遇到投緣的好老師時,更要懂得珍惜。這也不僅止於劍道老師而已,各個領域都有這樣令人值得珍惜的緣分。 當然,光只有好老師是不夠的,學生自己還是得努力,這就是「自得」的意義。 只是在「得」了之後,若忘了當初領我們進門的那個人,而只記得「自」,那麼未來在「授業」之餘,又將如何「傳道」呢? 「守、破、離」絕對不是忘恩負義的意思。
〔轉貼〕萬法歸一、百練自得
老師在劍道修煉者中擔當著什麼位置,看來不是傳統的中國人思想中的師徒關係般傳授技術那麼單純,否則就只叫劍術,不叫劍道。劍道實有如大學中一門學術,老師就是學術有成的教授,學生就是劍道修習者。學術教授中有良莠不齊,劍道老師也一樣。學術教授中有精研究不擅教,劍道老師也一樣有技高不擅教。學術教授中有上課口若懸河十八般武藝盡出但不理學生進度理解之輩,劍道老師中也一樣有。學術教授中有精闢見地一針見血指示學生方向,劍道老師也有此類良師。?什麼要把劍道老師比喻學術教授,是因為劍道中人在修習中會遇上不同的老師,個個向性不同,能受到指導的是離不開一句老套的說話--緣份。但老師真的對劍道修習者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嗎?可以說一半是指導有方,另一半是劍道修習者自我的努力。正如學術上的人就算有機遇上良師或者只是受於教普通的教授,最後有成者全都要看自己的努力研究,老師只是在擔任傳授學術知識。回說在劍道歷程上,其實老師的多寡或老師的名氣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是你能從老師身上吸收到多少東西和你的天份如何演化成自身的得心應手技。有很多劍道人往往一遇上比自己原本老師名氣大或段位高的劍道老師時,便會貼身而上,以為一定可以學得到更多東西或技術,但再遇上其他老師時便又蠢蠢欲動,如此不安的心則一定令自己心神更混亂,個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學了什麼也根本不能定心去細緻體會,到頭來只令自己劍技更混亂。安心於一套技術,安心於一位老師,安心鑽研返複練習,心安往下則必心眼漸開而悟。萬法歸一,百練自得。大道無門,立處皆真。關櫪2003/10/28
上文轉貼自《草草一刀》文集:http://www.kendo.com.hk/newpage97.htm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戲水 世足 手工 超潮 BJD 

社團新血 2006
今年剛開始的一些新生班練習照片,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來看看:社團本部三月新生班 - 25張照片http://www.waikatokendo.org.nz/Assets/2006Beginners_A
美田初中劍道社 - 24張照片http://www.waikatokendo.org.nz/Assets/FISKC2006A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茶 最美女主播 透視 三二行館 張柏芝 

〔轉貼〕劍道【會】堅持源流的重要性
又是從關先生的《草草一刀》文集裡,看到心有戚戚的文章。
原文中的「源流」,應該是一份傳統,一份道館初創時的願景、技術與訓練傳統等等。我有幸參與懷卡托劍道協會的草創過程,以及這些年來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段老師、前輩、劍友,廠商的經驗等等。因此特別能感受到這篇文章的許多用意。
雖然,關先生所探討的對象,應是以香港或大陸的道館,但是,我想,其中的很多道理,對台灣現有的道館,不論新舊,都還是很有參考價值。其實,我想,最有價值的,應該還是對我自己:我為什麼要推廣劍道?以及在推廣過程中,對內、對外的點點滴滴。另一關於「道館源流」的佳文〈劍德救世〉也很值得參考。
轉貼《劍道會堅持源流的重要性》原文如下:
日本劍道以往全是傳統的劍道館或各流派劍術館,各館維守前人留下的獨有訓練風格一絲不苟,館主或宗家代代相傳,是劍館中最高位之負責人,就算是有年齡或段數比館主高的人在其劍館中也必須遵從館主不得持老賣老或持段高傲在指點後學門生,有違者必被逐之。
但社會在演變,開始產生社會人自組成的劍道【會】,當然也有負責人,會長,副會長,教練等。但技術方面因各人習劍出身不同,各人曾接受的訓練模式也不同,故如何統一此劍道會的訓練上問題,是比較令人產生岐見的一項重要引致該等劍道會演成分裂主因。因為沒有了傳統館主坐鎮,假如會長或教練段數不太高或是五、六段者,則後來加入的七、八段者便很順理成章地成為最高技術指導指標,這樣一混起來便問題叢生,技術也產生不同的形格,會員四分五裂地追隨其自我喜歡的老師,你有你一套,我有我的一套,再如果上位者產生不和,則此劍道會的劍風一定很混亂,主因就是沒有了傳統。而且此等劍道會出身的高段者大都不太有一套或懂得如何去訓練後學基本。
上述劍道會的現象在各地和華人地區的劍道會中更甚,而且更多了一個問題便是很多劍手以為一有日本劍道高段出現便對其恭敬有加,其實日本人心中什知禮數和身份,他們自知是過客,故心中對劍道會的原教練和所有行政人員都是心存尊重保持禮數,也不會在段數高低上擺架子,只要劍道會固有的班子真正明瞭禮數和互相尊重便會相安沒事。但一旦對新來者禮數做過了頭便問題來了,甚者全以高段過客作老師追捧,則來多一兩個便會令全劍會技術大混亂,如果更引入外來高段者參與會務,則更大問題會出現,根本會最終變成外人主導行政的情況,此問題是令人要深省的。
源流最終是維持一會之劍風的關鍵性一環,堅持源流再吸收新來高段者指導,則這樣新來高段者也懂禮數地尊重此劍會的傳統,不會任恣意妄為,影響大局,創會時的宗旨和方向要等於傳統劍道館的傳統,只有堅守則任何後來者無論技術如何高超都要一同尊重此點,負責人必須自重堅持懂真正禮數,千萬不可以為哈腰奉迎便是禮數,這樣只是引來令人看不起,故需檢點行事。誰是主,誰是客,一定要心中有數,保持平衡和平常的心處之。
台灣在劍道發展上有其特殊歷史,也有傳統的劍館,故比較穩健。韓國也是有傳統劍館。所以看到能培養出傑出劍手的大都出身傳統劍館,所以劍道剛起步的地方一定要開始堅持開創指導者的源流,否則只如一盤散沙的劍手聚集之會所而已。
關 櫪 2004 草草一刀http://www.kendo.com.hk/newpage148.htm
另,摘錄《劍德救世》部分原文:
今天劍道在中國很多原本單純的愛劍道者,心已經被劍的價值所奪,劍道具在中國生產已經破了日本劍道的身,故在中國市場上形成一種新運動器材利潤,再者新舊日本和中國刀劍之國際價值,也與愛劍者之增加形成一無形大市場。故各原本組合興趣之中國劍道愛好者,也捲身進其中利益衝突洪流中,這是其中一最大股洪流,另一股洪流則是把日本劍道高段者肓目追捧,因誤會結合、了解分開或根本不了解便結合的事在劍道場中不斷浮現,這個現象在筆者多月前之一篇文章《劍道會堅持源流的重要性》中已經詳細寫出了劍道會在中國人地方的一種怪異走勢。再一股細流則是中國人的千年玩弄權術精神如也進入劍道場中的蟑螂,在產卵在繁殖。
賺取到金錢沒有理念只是風光一時,死後原知萬事空便為時已晚。有理念者可辦劍道學校教育培訓下一代。有理念者是如光在照亮旁邊的黑暗,中國現國情浮燥功利,古君子之風或捨身救道之風已不受尊崇,劍道是浩然正氣的文化教育,執劍教者千萬不要忘記理念,否則劍道在中國危矣。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民宿 HOLGA 昏倒羊 墾丁 BJD 

de rigueur
de rigueur
〔法〕 (根據風尚或習俗)必需而適當的。
今天學到一個藏在英文裡的法文字:Constructivism "has become de rigueur in educational circles and ... stems from a long and respected tradition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especially the writings of Dewey, Vygotsky, and Piaget" (Danielson, 1996, p. 23).* Danielson, C. (1996). 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櫻花妹 世博 隨手拍 地面噴血 紅魔鬼 

十七段!
昨天,我們社團又多了一位兩段的社員。他讓我去回想了一下,Waikato Kendo Club
在過去的這七年來,總共培養出12個人考上初段以上,他是我們的第5個兩段。而這12個人,已經有5個人,因為畢業而離開社團,到別的城市或國家工作(日本、韓國、英國、中國大陸各一位)。
我不知道這個「升學率」算高還是不高,其實,也無從比較起。
他們都算是我和雲惠的劍道學生,而且,這些段位都是從別人認定的。所以,我既幫他們,也幫我們自己感到高興!其實,不論是社團或個人,每要「多出一段」,都不是件易事。
我知道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的功勞不小,這我也不反對,我們的確有所貢獻。但是,話說回來,我之所以能有此貢獻,又是因為有多少人的幫忙與教導等等。
我的老師們,從來沒有要我感謝過他們,我也從來沒有行過什麼謝師大禮,不過,我心裡清楚,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當有這種時刻,就讓我想起他們,我也真心感謝他們。前些日子從慈濟友人借我的錄音帶裡,聽到這麼一句話:「本欲渡眾生,反被眾生渡。」,感覺真是貼切:因為教人的緣故,自己反倒學了不少!
最後,還是恭喜懷卡托劍道社榮升「十七段」。哈哈!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女市長 夏至 美腿皇后 菜花甜媽 賞櫻 

習慣在改變
時代在改變,習慣也在改變中。剛接觸電子郵件
時,還不太會用,當時的系統也似乎不穩。漸漸地,會用電子郵件/伊妹兒了,就幾乎不再動手寫信了。每天一開機,就是上網收信,本來只是興趣、好玩,漸漸地,變成欲罷不能,幾乎所有的公事、私事都離不開它。若有一兩天沒檢查郵件,彷彿天都要塌下來了。後來是電子郵寄群組
,mailng list,大家同在一個list上,寫一封信,全部的人都收得到,不必麻煩上網或到BBS站檢查訊息。在寬頻時代之前,這其實是我的最愛。
我永遠忘不了剛加入Free-Dialogue時的心情,那算是我第一次有「網友」的經驗,收到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來信,對著螢幕傻笑,感覺很特別。不過,也是因為那時還沒有當爸爸,才有那個美國時間。
而我們的道館 Waikato Kendo Club 從1999年11月起,在 eGroups 被雅虎收購之前,便開始利用這個工具聯繫,也因此保留了許多珍貴的歷史:waikato-kendo at YahooGroups
。雅虎的奇摩家族,也是個有趣的經驗,那時剛對網頁有興趣,上網填一填表格,當然也是沉寂了好久,家族也曾被一些雜七雜八的廣告塞爆了,但是,沒想到,竟然讓許多成功高中和東海大學
的劍友,逐漸串聯了起來。更棒的是,還認識了許多原本不可能認識的劍友或朋友。現在,又多了部落格
這種玩意兒。當初若不是雅虎說要關掉個人網頁的服務,我想,我也不會有這麼一個部落格,因為還真的不知道要寫些什麼。
結果,像現在,我不知道正在寫給誰看?好像在自言自語,但我又知道真的有讀者存在,因為,我剛剛上來這裡一看,哇,今天有將近50人次的點閱率。都是些什麼人呢?不過,其實也許也不重要,只是感覺很有趣罷了!因為,我其實也會去看別人的部落格。
所以,我的習慣正在改變中,從每天上網收信、回信,到看部落格,寫留言。跟陌生人,從不熟到熟,跟老朋友,從似曾熟悉,到知道他們的另一面,學會用另一種眼光來看老朋友。
網路,真是有個趣的世界!
附註:Free Doalogue: http://groups.yahoo.com/group/free-dialogue_2/
為什麼最後多了個〔2〕?因為台灣雅虎幾年決定停止這項服務,我們被迫遷巢。可惜當初許多珍貴的發言都從網路上消失了。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魏蔓 阿桑 辣媽 避暑 巴黎 

University
在政大 莫建清教授的〈談如何旁徵博引、小題大作從事研究論文之寫作〉文中看到底下這段文字:
教育部高教司余玉照司長,在一九九六年第四屆通識教師研討會中,發言指出「University」當中十個字母可能代表十個重要理念。原文如下:  "University" may stand for
  Universally   Nurturing   Intellect and   Virtue with   Enthusiasm and   Reason for   Science,   Idealism,   Truth and   Yourself."
大學本質與目標是以「熱情與理性全面陶冶知識與美德,以追求科學、理想、真理與自我
」。
該文結論:論文寫作最重要的是言之成理,要言之成理,唯一祕訣是多讀多看多研究。而研究就是發掘問題到解決問題的一連串過程,有點像挖煤礦一樣,不斷去掘,一直挖到煤為止。因此,做研究,要下苦功,天賦需苦功為伴,無捷徑可循。
功夫足了,就像珠寶看多了,自然就會鑑定,什麼書有料沒料,一看就知到。這種發現可疑之處,發掘問題、蒐集資料、比較鑑定、知所取捨是做研究的基本功夫,擁有這些功夫,從事論文寫作時,自然就會旁徵博引、小題大作,遠離操抄襲之路,步上創作之康莊大道。
特此摘錄。原文請參見:http://www.ad.ntust.edu.tw/grad/code/thesis_research/mo.htm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