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上海世博 龍紋身的女孩 資工彌 MLB 

美田中學劍道社 Open Day
把劍道推廣到紐西蘭的中小學,一直是我們的心願之一。今天(3月24日)是 Fairfield Intermediate School 劍道社首次活動,共有15位小朋友和幾位家長參加。活動主要內容是40分鐘的劍道簡介,包括劍道的歷史、哲學,以及修練劍道的目的等,還有劍道型與基本打擊的表演。這是該校劍道社第二年的活動。在去年下半年實驗性質濃厚的練習之後,反應熱烈,今年持續開設新生初級班。很高興看到,有一位同學是熟面孔,今年還繼續練習下去,也會開始到我們道館,加入我們正常的練習。照片是社團指導老師,Buck先生的開場白。今年該校新生班的教練工作,由Leo Lin負責;隊長是Simon Buck同學。Fairfield Intermediate School (美田中學)的學生只有Form 1和Form 2兩個年級。約為台灣的國小高年級同學。附註:紐西蘭學制分為三階:(一) 小學教育(primary education),共8年,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為兩年,亦即小一(Junior 1)和小二(Junior 2);第二階段為六年,亦即高小一至高小四(Standards 1 to 4)以及中一和中二(Forms 1 and 2)。(二) 中學教育 (secondary education),共5年,亦即中三至中七(Forms 3 to 7)。一般中六畢業生即可申請進入技術學院或師範學院就讀。(三) 中學後教育 (tertiary education),分一般大學教育、技職教育以及師範教育。
紐西蘭義務教育從6歲起(小二,Junior 2)至16歲(中六,Form 6)止,但大部份學童滿5歲即進入小學就讀。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境 潮T 薛嘯秋 金曲獎 隨手拍 

〔轉貼〕段奴
這標題讓我想到「文武兩道」:讀書不?學位,練劍不?段位。
而看到「鹿島神流」這四個字,才知道下次大竹先生再來時,要更珍惜相處的時間,多請教一點東西。底下文章,轉貼自香港劍友之《草草一刀集》
二戰後劍道以段位來審定劍道人水平,從一至九段中間一直不斷更改其要求直至今天只有一至八段之位。今天想先講劍中的劍術、居合、劍道之縱貫關係。劍術是有流派傳下,是生死搏鬥之技,是持劍者存活性命之的東西。居合是以劍制人之技,一招取勝或取命,重拔出一刀斬技,各派有不同技巧居合術,不得手讓對手拔了劍便成劍術存活大比拼。居合道只是制定了的招式,重心神修煉,斬技中拆分出有重斬技巧之拔刀術。劍道是竹劍運動之技,劍道型乃其極意神韻,一切招式來龍去脈皆於這各流劍術抽組成十招中。以中國太極拳功夫來比喻會更顯而易見其含意,劍道乃現代廿四式簡化運動太極拳,居合是太極拳中之三十七勢,劍術是太極拳推手。這樣則可見劍道只是一種最基本東西。劍道練習有成,便上一層推開堂奧之門,可見日本劍的學問中天外有天,以前學的一切都難在劍術殿堂中隨心施展。可以說劍道根本不能在生死活命之時間使用,只有劍術才是真正搏鬥之技和法門。那學劍道就是培養出強大的腰馬去有效使用劍術,故劍道你能表演出強大腰馬的打擊,則你便完滿了,打擊取分之所有巧技都只是次要修煉,能有強大腰馬的一本劍道人才是終極之要求。不是什麼比賽什麼段位,追求這些只是設計來給予修練者一個吸引指標,真正懂其中劍道精髓者便知一切皆在劍術上如夢幻泡影,踏實的應該是腰馬的一步一步強大待更進一層堂奧。曾令劍道重見天日,擊敗美軍中仗步兵刺刀高手,讓美國人眼見日本劍術精要、文武文化的日本人,沒有劍道段位,只是鹿島神流劍術承傳者。再看過往的劍名人或九段劍道者,皆出身或修習劍術。今追段者,拜段者,只段奴是也,生存活命更高層次的劍術(武術)已非奴者眼能望及。 關 櫪2005年端午節翌日無聊的黃昏出處:草草一刀集http://www.kendo.com.hk/newpage302.htm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以庭 單車美少女 洋基 洋基 女球迷 

轉貼: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今早又收到底下這封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郵件,關於楊士賢先生的故事。由於雲惠也是他故事中的一部分,所以,每當我的朋友看到這封信時,就會轉過來給我跟我說,我有位好太太(這是我早就知道的事了
)。認識楊先生是已經近十年的事了。他現在應該已經大學畢業了吧?也許也正在站在某個講台上,作出偉大的貢獻。我只想說,如果楊先生的故事感動到你,除了更珍惜我們現有的福氣之外,也請寫封信或卡片,或是打個電話,給那位曾經對你有所啟發、幫助、鼓勵的老師或是老朋友、老同學。不要害羞去跟他們說聲:「謝謝。」----- Original Message ----- To: Sam Tsai Sent: Wednesday, March 15, 2006 11:15 AMSubject: Fw: Fw: 我就像一粒葡萄 , 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This forwarded article is very touching and mentioned your wife, Marleen who has done a wonderful job to help a young man. Bravo! I'm proud of her.Cheers,John
----- Original Message ----- Sent: Tuesday, March 14, 2006 4:04 PMSubject: Fwd: Fw: 我就像一粒葡萄 , 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 一篇很感人的真實報導 ) 如果你覺得人生灰暗,請看看武陵高中楊士賢 當議論今日青少年物欲橫流的聲音甚囂塵上時 您可曾想過,就在台灣,有一個孩子 他因為還有錢夠買下一餐的便當而慶幸自己並不窮? 當滿街青少年為奔放的青春狂歡上色時 您可能體會一個早已深深見識過生死幽暗,人世斑駁的孩子 內心那份孤寂的素淡?
         ※桃園武陵高中一年級的楊士賢,只有一隻神經正在萎縮中的左手臂 父母雙亡,目前與輟學就業的弟弟相依為命 四月之前,老師、同學對他身世知道的就這麼多 因為他從不訴苦,也積極參與社團及勞動服務,表現和一般同學沒什麼差異 甚至有回校方要幫他申請清寒獎學金時,他還婉謝說: 「我還過得去,可能有人比我更需要。」 四月間,學校邀請一位殘障人士來做朝會演講 請幾位殘障同學上台談激勵,楊士賢是其中一位 訓導主任顏弘洺回憶當時情景說: 「他只是平靜敘述,連哽咽都沒有,但卻讓師長同學們都掉淚了。」 原來,十八歲的楊士賢有段遠超過老師、同學們想像的坎坷故事 楊士賢的右臂斷送於五歲那年的一場意外 當時攀吊在電捲門上玩的他,不慎誤觸遙控器,整隻右手因此被夾捲壞死 龐大的醫療費已使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境更加困窘  沒想到過幾年開計程車的爸爸又因帕金森氏症倒下 從此媽媽開始日夜在電子廠做工養家的日子  升國一那年暑假,爸爸去世 不久,媽媽發現罹患大腸癌,次年,便因癌細胞擴散相繼去世  「媽媽曾動過一次切除手術,醫生囑咐她要長期休養 但她出院第三天就趕去工廠上班 因為她怕請太多假被開除,我們家就沒收入 了  楊士賢很心疼媽媽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和一個鼓脹的肚子 他曾想代媽媽去做工,但媽媽認為他身體殘障 只有用功讀書,將來「用頭腦賺吃」才有活路 他說他高中聯考要拚六百分以上, 請媽媽放心時,媽媽安慰他: 盡力就好,身體第一, 我只要你帶著弟弟倆好好活下去,不要像媽媽一樣生病 這話讓楊士賢警覺到,媽媽就要離開了 果然不久,楊士賢在學校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 趕到時, 看到醫院正為媽媽做電擊 醫生要他們兄弟倆高聲喊媽媽, 也許有助媽媽從昏迷中醒來 但楊士賢並沒喊,他說: 我看到媽媽全身都放鬆了,臉上有種她在生時我從沒看過的平和安詳 我想,媽媽,就走吧,不要再回來受苦了! 媽媽去世後,楊士賢幾度想「跟媽媽走」  但後來一轉念,決定依媽媽的心願, 發憤圖強活下去 我想雖然我卑微得像一粒沙子 但只要活著, 就有改變的機會,要是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楊士賢說,與媽媽分離的打擊 將從小自卑封閉、 對什麼都不敢懷抱希望的他,一寸寸地敲醒了 不僅課業開始進步,連在校的人際關係都慢慢寬闊起來 從小同學們嫌我髒臭,笑我吃便當笨拙的模樣像狗, 我很怕與人接觸 加上家庭背景的因素, 同學們談笑的內容我幾乎都插不上嘴 因此,我非常孤單,有時功課! 不懂, 鼓起最大的勇氣問同學 人家只要有一點點不耐煩, 我就退縮,很難過自己為什麼那麼差勁 楊士賢回想過往,覺得自己實在太傻了 因為他現在知道逃避只是浪費時間 實實在在面對問題才是解決之道 另外, 他也明白了 朋友關係是相對的 一定要先主動打開自己、關心別人 楊士賢談到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尤其是國中的國文老師常雲惠,和同學謝志傑 有一次作文課,老師要同學們用比喻描寫自己, 楊士賢寫道: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常老師誇讚他能表達內在感受,還送他一本「小王子」 那是他擁有的第一本課外書,也是他至今最愛的一本書 這個鼓勵也讓他首次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喜悅 小王子裡面提到,小王子的朋友狐狸說, 牠喜歡看金色的麥子 因為每次看到金色麥子, 就會想起有一樣金色頭髮的朋友小王子 我明白這種友情的感覺真是幸福美好  謝志傑綽號猴子,因為生命中有了這個朋友 所以, 香蕉對我來說就不只是香蕉了 它總讓我想念起我的朋友, 和我們共有的時光 「猴子」有一次上籃球課時,故意說他不想打 陪楊士賢蹲在場外看,雖然猴子什麼也沒說 但那一刻楊士賢好感動自己終於有了一位朋友 樂觀進取的「猴子」常鼓勵楊士賢積極思考, 對他大有啟發 楊士賢說,國中時有次公民課出了一題是非題: 接近孤獨的同學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檢討考卷時, 有位同學舉手問老師為什麼? 楊士賢當時覺得那位同學真是太幸福了 幸福到不懂接近孤獨的同學為什麼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他說:「但我寧願自己是不懂這句話的人。」  楊士賢說話有一種這個年紀少見的篤實靜定 他曾怨恨自己的身世及欺負他的人  但現在他感謝斷臂讓他更容易看清人性 ! 感謝窮苦讓他更禁得起磨練 同時,他了解到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發展方向 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評斷別人是錯的          ※楊士賢希望自己是個「思想成熟深刻, 但心很「單純」的人 他把考上師大、 將來成為一個很能鼓舞學生的好老師當成目前奮鬥的目標 至於現實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他倒是看開了, 也習慣了 唯一不放心的是「比我聰明、健壯的弟弟卻沒繼續升學。」  武陵高中的十多位老師, 每月固定捐款作他的生活學雜費基金 聽了他的故事以後,全校同學更紛紛主動發起一項項溫馨的活動 楊士賢 說,他唯有更用功讀書,以報答武陵的恩惠 穿著武陵的黃襯衫走在街頭時 我常想要是媽媽能看到, 一定很高興、很驕傲 思念媽媽時,楊士賢仍有萬般心痛不捨 但他告訴自己不能再哭了,哭是沒有用的 只要想到媽媽曾那樣愛他、為他奉獻一生 他就永遠有勇氣抬頭挺胸向前走 想每個人都會有失意,心情低落的時候 顏回雖居陋巷, 但卻能自得其樂 日子怎麼過. 日子過得快不快樂 都在於你的對自己的際遇怎麼去看,由哪個角度去看.不是嗎? ++++++++++++++++++++++++++++++++++身為一個母親 , 在製作這篇文章時 真的是心疼到不能抑止淚水. 一隻勇敢揮著殘翼的小鷹 如此孤單的飛翔在舉目無親的紅塵中 想必他天上的母親 正心疼地期待著孤雛的振翅高飛 一個母親最深的無奈 就是無法陪伴孩子的成長 我深切為他祈禱著 但願坎坷之後會是一條光明大道 也但願人間有著更多的溫情伴他成長++++++++++++++++++++++++++++++++++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車男 呼叫大明星 ARASHI 世博 正妹 

居合道 初體驗
星期二(3月7日)第一次嘗試了居合道練習。感覺還不錯,跟劍道有很相似的地方,也有很不同的地方。社員們大都有很高度的興趣,因此,我們社團的論壇也多開了一個〔Iaido Talks〕的版,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來看看:http://www.waikatokendo.org.nz/forum/viewforum.php?f=12
(英文)相片中身著白色上衣的Brent劍友(居合四段)說道:居合道和(竹劍)劍道就像麵粉和糖一樣,可以讓蛋糕(武道或劍道整體的比喻)變得更好吃。
星期二時,我所在小組的前輩,雖只有居合初段,三年的經驗,但是,他講到,先抓住整體「型」的大概,然後,就要進一步去要求自己在細節上的正確性與流暢性。我覺得,這就是居合跟劍道相似的地方。
我們當晚做了制定居合的第一型與第五型,完全沒看過居合的朋友,可以參考底下這部片子:第一型(Shohat-To):http://iai.whaleeaters.org/avi/01.avi
或到 http://iai.whaleeaters.org/ (英文)去看更多的片子。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ade 貢寮 結婚 生田斗真 王建民 

文言文教育與一綱多本
從紐西蘭觀點看這兩則新聞,分享一點想法。
「文言文」該不該降低?如果從中文的論斷看不出來,那麼就看看「進步的」外國人怎麼作吧!紐西蘭這裡中學的英文課,分成給本國人上的,跟給外國留學生上的,哪一個程度比較難,我想,不用我說,大家也想得出來,當然是給本國學生上的比較難,差別在哪裡?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英文」與「英語」。
本國人對本國的語言文字,當然需要有「文學上」的要求。外國人學第二外國語,目的則在實用、在溝通。你說他們要不要學「莎士比亞」這種老掉牙的英文,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的,他們甚至還要選讀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還有古希臘神話故事呢!至於,要不要教我們這些外國人呢,先把日常生活的英語學好,能夠溝通,看得懂教科書,會寫作業,才是比較優先的任務。
借孔子的話說,就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生活在台灣的許多人,也許覺得會說「中文」、「國語」沒什麼了不起。我說說我的一點經驗,我在這裡遇到許多十幾歲的高中小孩,他們三、四歲就來,甚至是在這裡出生的。講得是一口流利的英語,完全沒有口音,其實,英語、英文就是他們第一語言。中文只用來跟爸媽講,兄弟姊妹之間都不講了。
這些小孩都很乖,爸媽也都重視中文教育,還要另外花錢去補中文。
有一次,和他們爸媽在聊天,他們也在旁邊聽,我們大人講到「造詣」,小孩聽不懂,我們解釋「造詣」就是「程度、level」的意思。瞬間,我忽然覺得,這就是「中文程度」的差別。
你說,有些時候,為什麼我們要說某人有「造詣」,而不說有「程度」就好?
至於「一綱多本」的問題。
我想,這個本意是好的,可惜社會大眾無法接受,甚至也許有些老師,也都有誤解。
紐西蘭這裡是沒有教科書的,教育部的正式文件就是一科一本curriculum,可說是「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更有趣的是,這本200頁左右的文件,以八個程度(level),規定了中小學義務教育十三年裡,上課該教的東西。其它就是交由老師「自組教材」,每一個人,每一班級,每一個老師,教的、學的都不太一樣。想想,這要是在台灣,豈不天下大亂?但是,什麼又叫做「因材施教」?
紐西蘭在第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時,還是有個全國的統一考試(共三次),用以決定是否可以升大學,以及獎學金的發放等等。
借佛教的用語來說,一綱多本,好似學佛的「八萬六千法門」,其實,大家應該只是想「成佛」而已,應該沒有人是想要去經歷這所有的「八萬六千法門」才是。
我承認,我完全不理解台灣目前教育的實務狀況。只是從文字報導上,加上我自己以前的經驗,讓我覺得,我們也許太重視「標準答案」。我們一方面,很欣賞國外的「開放式」教育,但又放不下我們所熟悉「標準答案」模式。
我不知道應該由誰先改變起,但是,很多老師、專家學者、教授等,自己不也是家長嗎?他們的聲音又是什麼呢?很好奇。
總之,我的想法是,與其要求中學生多讀幾本教科書,不如鼓勵他們多讀幾本課外書,這那個年紀,培養讀書的興趣、品味與嗜好,絕對會比多記幾個公式、單字,或人名、地名來得有用。
再借孔子的話說,就是「學而不思則惘」。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華視新聞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Sent: Saturday, February 25, 2006 3:30 AM文言文論戰 杜正勝. 余光中交鋒  為了文言文比例是否應該降低,教育部長杜正勝槓上文學大師余光中,杜正勝批評余光中腦筋轉不過來,太保守,會使台灣文學退步,余光中也不甘示弱回擊杜正勝格局太小,還說,教育部應該多念文言文,才不會發生之前送錯輓額的笑話。杜正勝、余光中,兩個人槓上,不只比誰的文學程度好,還要比誰的氣度高。  兩個人互批,為的就是文言文的比例該不該降低,杜正勝認為增加文言文,會讓台灣文學退步,不過,余光中不這麼認為。文言文大戰,部長、學者,意見相左,如果搞不定要不要學文言文,學生只好去學火星文。教科書一綱多本 1學期掏6千買書  部長跟教授還在為該用文言文,白話問,論戰不休,教育第一線,從大學到中小學,也是拼的搶搶滾!【中小學】書商搶錢,大學校園,則是搶人大戰!為了吸引更多高分考生,使出重金利誘!  看完大學校園,中小學呢?教科書,一綱多本的政策,原來的用意是,提供學校家長,更多的彈性,自由選擇,但是到後來,通通變成,一綱多本,每一本都要買!光是一個國中生,一個學期的教科書買下來,就要五六千!結果肥了書商,苦了家長,瘦了荷包!學生翻開書包,從裡頭拿出一本一本的課本,算一算總共十三本,這全部都是今天上課要用到的,甚至還有家長自己掏腰包買的參考書和測驗卷,一個學期至少要花五千塊,對於低收入的家庭來說,這也是一個沉重的壓力,甚至兄弟姊妹還不一定能夠共用課本,因為書商每年都會改版,碰到轉學的話,情況更糟,因為使用的版本不同,課程銜接不上,一綱多本的結果,反而剝奪了孩子的時間,為了拼學測,每天都有寫不完的測驗卷。(江麗君 張春峰 廖學賢 謝忠義)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桐花 汪詩敏 美女家教 天空 許維恩 

〔轉貼〕仗劍懸壺-徐恆雄教練
徐教練率桃縣劍友訪問 紐西蘭懷卡托劍道館,1999。
仗劍懸壺-徐恆雄教練 〔轉貼〕
出生在醫生世家,擁有當時桃園最大的醫院,徐恆雄的本業不知羨煞多少人,但對他來說,最快樂的還是和徒弟們在一起,因此,即使當教練是個只有付出,無利可圖的「賠本生意」,他還是甘之如飴。
喜歡打劍的徐恆雄踏上教練之路的理由很單純,其實只是想在醫生的工作之外,找一個可以運動的空間,沒想到卻從此「沈溺」在劍道的教授裡樂此不疲,為桃園地區訓練出一批又一批的「好小子」,轉眼已經過了二十幾個寒暑。回憶起這段緣起,徐恆雄笑著說:「最早開始,只是為了下午要運動,不知道為什麼每個小孩子都這麼厲害,愈教愈厲害,出去比賽都是第一名。」其實,並不是來拜師的孩子都很厲害,對徐恆雄來說,他從來不挑學生,只要願意來學的,他都收,「學生裡面,有的聰明、有的笨蛋,笨蛋也可以教到變成國手,那才有成就感。」一向幽默的徐恆雄連遣辭用字都教人不禁會心一笑。

有教無類的徐恆雄不僅教出很多國手,最重要的是,他也拯救了桃園地區無數的「邊緣小孩」。
十幾年前,桃園地區的風氣並不太好,初中畢業的學生有兩大志願,愛讀書的當然是考上好高中繼續讀書,至於不讀書,又喜歡打架的學生,很多人畢業的第一志願就是當流氓。
來到劍道隊的孩子都是喜歡運動的小孩,有的成績好,自然往好高中的志願努力,但有的平常喜歡跟一些愛打架的孩子在一起,這些孩子就比較令徐恆雄操心。在徐恆雄的眼裡,小孩子沒有不好的,只是因為環境的關係而有不同的際遇。
有些來到劍道隊之後,體力都在劍道館耗掉了,也就不會到外面惹事,而且每天下課的時間都要練習,自然而然往來的朋友都是劍道隊的朋友,慢慢也和昔日的朋友漸行漸遠。當然,這需要時間,在過程中,有些孩子還是會犯錯,因為打架、鬧事,面臨被學校開除的危機。
一遇到這種狀況,徐恆雄少不得要找出種種「藉口」留人,像是:「不要開除啦!本來五個主將,一開除他就少了一個,拿不到名次,其他四個也沒辦法保送升學呀。」
好幾個曾經被校方認定為「沒救」的學生,被徐恆雄留下來之後,竟然都乖乖讀到體專畢業,沒有走向另一條「第一志願」的路。因此,桃園國中的訓導主任常常跟徐恆雄說:「你真是救了桃園地區不少孩子。」
徐恆雄的大弟子邱垂夕回想起有一次學長被人家欺負,為了替學長討回公道,大夥跟對方約好當天晚上要在桃園體育場打群架。
當時邱垂夕是和幾個隊友一起住在徐恆雄家,晚上徐恆雄都會上來看看這些小鬼有沒有在讀書。結果,那天晚上徐恆雄上來一看,怎麼邱垂夕不見了?雖然其他人不敢說實話,但善於察言觀色的徐恆雄一看就覺得有問題,一再逼問下,終於問出打架地點。
單槍匹馬的徐恆雄,騎著當時最時髦的偉士牌機車,立刻趕到體育場,趕到時,兩方人馬還尚未聚齊,徐恆雄找到了邱垂夕,當場就開罵,帶回家繼續罵,後來邱垂夕還因此被教練禁足了好長一段時間,想出門一律得報備,超過一個小時絕對不准,直到表現良好才解禁。就是這種把徒弟當成自己小孩來關心的情義,讓所有弟子都對徐恆雄心服口服。(本文節錄自久周文化出版《春風化雨之教練與我一書》)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572822578-3.php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咬筆妹 童玩節 鋼管秀 奶香味 衝浪 

物理、數學、哲學
19世紀偉大的匈牙利數學家,喬治 波里雅 (George Polya, 1887~1985
),說過這麼一句話:I thought I am not good enough for physics and I am too good for philosophy. Mathematics is in between.
上網找資料時,意外發現的一句話,讓我忍不住笑了出來,把它留在這裡「備忘」。如果大致知道他在數學上的成就與貢獻,就會了解這句話背後的幽默。
出處: D J Albers and G L Alexanderson (eds.), Mathematical People: Profiles and Interviews
(Boston, 1985), 245-254.相片出處: http://www-history.mcs.st-and.ac.uk/PictDisplay/Polya.html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紀妍 吳建豪 護士 NBA官網 LOMO 

紐西蘭漢彌爾頓花園夏日嘉年華會
上星期五,2月17日是紐西蘭漢彌爾頓花園夏日嘉年華會,我們社團也應邀參加表演劍道。上圖是遊行進場時的第一組人馬。我們的社員照了幾張相片,我選了50張放在:http://www.waikatokendo.org.nz/Assets/MardiGras_2006/index.html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過來看看。除了劍道之外,還有幾張遊行的照片,本地華僑社團(中華陽光聯誼會)的中國舞蹈表演,以及奧克蘭劍友的居合道表演。活動網址:Hamilton Gardens Summer Festival 17th-26th February, 2006http://www.hamiltongardens.co.nz/index.asp?pageID=2145827370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夏天電影季 2010 機車展 京都 James 排隊 

〔轉貼〕悅讀日本:一期一會
I-chi-go-I-chi-e: This moment never comes back again. We cannot meet us again in the same conditions as this moment. We should be sympathatic to each other.
+++++++++++++++++++++++
一期一會
       文/陳樂禮 (出處:時報悅讀網-悅讀日本:一期一會

在尚未去日本之前,就大約知道所謂「一期一會」的概念。就是每次喝茶時,都要懷著這碗茶是此生唯一、最後的,可能是你再也喝不到了的心情,因而自然會想緩慢安靜下來,去好好品嚐此生最後一口茶的味道。
當時覺得頗為矯情,好端端的喝碗茶罷了,為何要弄得像明天就要死掉的樣子,愁雲慘霧的?
去一趟日本之後,才知道「一期一會」這句話」真正的由來。他並不是由什麼偉大的茶人所說出來的,而是日本戰國時代之武將所流傳下來的一句話。當時武將們出征的前夕,首領會請茶人來替眾武士舉行茶會,不知道明天是死是活?只知道現在還活著,那麼明天就交給命運吧!在這且先忘掉戰爭的殘酷,全神貫注於當下,那唯一真實且不會再有的「瞬間」,而這也是唯一能忘卻恐懼與不安的方法,用全身全靈去喝眼前那碗茶,因而名為「一期一會」。
簡單說來,不過是武士出征前,喝碗茶祈求平安歸來,有些鎮靜神經的心理作用。後來被茶人借用引申成為茶道中重要之理念。
當初僅只瞭解其字面意義,卻沒想到真的是在性命攸關時喝的茶,是血腥的現實世界,非關矯情。後來茶人亦自我要求,無論在任何情境下,都必須清楚自在於當下,當下即是一切。在「想」的那一瞬間,那一秒毫不留情的,馬上成為歷史,永遠即在當下。
還記得初戀嗎?
清晰還是不復記憶?
想想如果一生只能談一次戀愛,會不會比較刻骨銘心些?或說一年中只有一天可以談戀愛,那會是怎樣的心情?
那些令你難以忘懷的過去,都清楚地證明了你曾經全力活在那個當下,因而難以淡忘。若無當下,就沒有動人的風景。無論文字、戲劇、電影或任何競賽,在最高潮緊張之刻,幾乎都是鴉雀無聲,全場屏息以待,只有風沙沙的吹過。在那一刻,任何言語都是多餘而毫無意義。

沈默是最具力量的言語。
缺乏真實情感,才需要一大片柔美的弦樂或震耳欲聾的強烈音效來刺激感官神經,只不過更突顯出其本質上的空虛。
當感情已達沸點,當真無言,唯有沈默。沈默不是死寂,而是被空氣中膨脹的快要爆裂的情感所包圍,用盡全身毛細孔去吸取感受都尚嫌不足,那有餘力讓那軟弱蒼白的話語出聲。
如果真的一生只能喝一次茶,也不過就是靜下來,好好的喝。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水 新兵日記 波斯菊 南非 2055災難預言 

淺談學習物理的方法
淺談學習物理的方法
《觀念物理》原書第1章的習題,大都沒有標準答案可言。關於「科學」或「物理」,也不是簡短的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所以我希望把這份思考的工作,留給讀者同學。我改在這裡簡單討論一下,物理的學習方法。當然,要如何才能學好物理?同樣也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想從比較物理初學者與物理學家之間的差異,希望能對同學有所啟示,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
「學校物理」與「真正物理」的不同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學校裡學物理,和真正的物理研究工作最大的不同是:學校裡所教的大多是「正確的」物理知識,讓同學在「正確」中學習;而真正的物理(或科學)研究,卻常是從「錯誤」中學習。因此,在學校物理中,我們常在尋找標準答案,對錯誤的想法往往並不很重視;但真正的物理研究中,卻總是在鑽研為什麼有這樣的錯誤。
然而,這並不是說學校物理有什麼不對,而是我們不應該把標準答案或教科書,視作是物理的全部,而束縛了我們的思考。牛頓名言中的「巨人的肩膀」,就是對學校物理最好的描述:由於有這個肩膀,我們因此可以看得更遠。推翻亞里斯多德「正確了二千多年」物理學的伽利略也說過:我所反對的不是亞里斯多德的學說,而是對這個學說的盲目信仰、不加批判。
因此,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除了要學會已知的事實、定律與定理之外,也別忘了「科學只是暫時性真理」的這個特性,常常帶著批判與獨立思考的態度,主動學物理,而且不必怕犯錯。
初學者與物理學家之間的差異
一般初學者與科學家之間,有三個主要的不同。首先,由於實驗設備或儀器的幫助,例如顯微鏡、望遠鏡、人造衛星、太空梭等,科學家對自然現象的經驗,比起一般人或初學者來得多。因此,同學在接觸到任何物理新知時,不要只是想把結論或結果記下來,而是要去留意,這個理論或發現是透過什麼儀器或實驗步驟,才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有許多實驗無法在中學實驗室裡完成,但是透過文字或影片,以及師長的說明等等,還是能擴展我們有限的感官經驗。
不過,我們也不必「迷信」這些實驗所得的結論,同學可以自己設想,若你是物理學家,你會怎麼來設計這個實驗?其實,科學家也是常常經由參考別人的實驗或理論,來設計或改善自己的實驗或學說。因此,若有機會參加科學展覽等活動,同學應該要把握,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或是主動和師長討論你的想法。
其次,對自然現象提出解釋時,一般初學者對「一致性」的要求往往不高;反之,科學家對科學理論彼此之間是否有矛盾存在,則是非常重視。舉個常見的問題為例,一本書靜止在桌上,它受有哪些作用力?很多同學也許只會回答出重力或地心引力(朝下),而忽略了桌子施給書本的支撐力(朝上)。可是,若是把場景改成,把書放在彈簧上(如圖),相信大多數的同學就會認為,書本除了受有朝下的重力之外,彈簧也給了書本一個朝上的作用力。
然而,對物理學家來說,解釋這兩個現象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若你對上述問題有不同的解釋的話,那麼就是忽略了「一致性」的問題。
物理學家往往期望在看似毫不相關的自然現象中,找到共通的原理原則;牛頓看到掉落的蘋果與月亮繞地球之間的關係,從而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在面對未知的現象時,科學家則是希望能先從已知的事實、定律或原理中,找到合理的解釋;由天王星的攝動現象,發現海王星與冥王星的存在,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其他還有很多看似石破天驚的發現,例如相對論或量子論,都是在運用既有的知識,想去理解新的現象卻行不通時,「很自然」的發現或創造出來的新理論與新學說。這個對「一致性」的追求,愛因斯坦很貼切的說了「科學不過是每天思考的提煉而已」這句名言。
最後,在推理自然現象時,初學者往往只能藉助具體的事物或現象,而科學家則較會使用一些抽象的理論模型。例如分析一顆掉落的石頭時,初學的同學往往認為,重的石頭會掉落得比較快,然而科學家卻會從力與加速度的關係,甚至從動能與位能的變化來思考。
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希望同學能學會這些思考的工具(定義、定理等)。舉例來說,「功」就是一個抽象的物理概念,你用力去推一道牆,十分鐘之後,你累得半死,但是你所做的功卻等於零!又例如位能,一個物體,不論是放在低處與高處(具體現象),它都是同樣的一個物體,然而卻具有不同的重力位能(抽象觀念)。
為什麼會這樣?想理解這些概念,就得從「定義」出發。簡單來說,定義可說是科學家「發明」出來的思考工具,就像工匠使用的鐵鎚或螺絲起子一樣,大家都從學習使用這些工具開始,然後因為使用的經驗豐富,瞭解這些工具的威力,而一直沿用下來;或是遭遇到不可解決的問題,從而發現改進的空間,甚或發明新的定義、定理。
如何解題?
物理學家花了很多精神與心血,在理解自然現象,希望從中找出一些數量上的關係,以便能解釋或預測這些自然現象。因此,解題活動不論在學校物理或真正的物理,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然而,解題不是天才專屬的「黑盒子」,任何人,只要有心,藉由瞭解解題的過程,願意練習,熟能生巧,還是能大幅提升解題功力的,尤其是在學校物理的範圍裡。波里雅(George Polya, 1887-1985)的《如何解題
》(How to Solve it)一書,無疑是討論這個問題的經典。書中說到解題的四大步驟:1. 瞭解問題:有哪些已知數與未知數。2. 尋找關係:找出已知數與未知數之間的關聯;可從相關的定理、定律或模型等去尋找線索。3. 數學計算:從上述的數量關係,實際執行數學運算。
4. 驗算答案:思考計算所得的答案,看看是否合理,或其物理意義為何。
這四個步驟中的重頭戲,是在找出已知數與未知數之間的「數量關係」。所謂困難的題目,往往會讓同學感覺,題目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已知數,而讓同學找不出合適的關係,此時,同學就得利用既有知識或常識,自己去補足這些條件。遇上這類題目,同學就得多花些時間思考,經過嘗試錯誤,或參考範例、請教師長同學等,才能找出自己思考上的盲點——由於遺漏了什麼觀念,導致無法在已知數與未知數之間拉上關係。要克服這類難問題,除了多做題目,累積經驗之外,實在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解題上,同學另一個常出錯的地方,是在數學計算上。因此,同學要能區別出,自己是物理觀念不清楚?遺漏了什麼思考線索?或是在數學計算過程上出錯?從這些地方來自我診斷,就不難看出自己該在什麼地方去加強。
知不知,上矣
最後我想藉老子《道德經》裡的「知不知,上矣」這句話來做個總結。在遭遇學習困難的時候,若能稍微跳脫出來,自我分析一下,自己是「什麼(what)不懂」?再想想是「為什麼(why)不懂」?在自己已經懂得的觀念,與正在學習的新知識之間,有什麼關聯或矛盾?很多的困難,往往在問過自己這些問題之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本章的主旨,就是希望給同學,在自我診斷與克服學習困難上,提供一些可能的線索。
出處:《觀念物理VI》第六冊,第一章,2004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book.asp?bookno=WS206
《觀念物理》中文版首頁: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ws201/index.asp

 

張淑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